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并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啟用現名。迄今為止,已有70余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過,包括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
物理所是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等。戰略定位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發展目標是“建成國際一流物質科學研究基地”。
截至2019年末,物理所共有職工82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8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8人,在站博士后155人。另外,在所學生981人。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實驗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Weyl費米子”、“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國內獎共470余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8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3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5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9項。
目前物理所設有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科研流動站,現面向海內外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誠邀有志青年加盟。
一、招聘需求
全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隨時接受申請并組織評審,擇優錄用。
二、招聘類別
物理所博士后按照在京工作地點分為中關村博士后和懷柔崗位博士后。
合作導師簡介及研究方向介紹:
http://edu.iphy.ac.cn/3dsjs.php
懷柔園區“一裝置,兩平臺”情況介紹:
1.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介紹:
http://hrgc.iphy.ac.cn/secuf.html
2.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介紹:
http://hrgc.iphy.ac.cn/cce.html
3.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介紹:
http://hrgc.iphy.ac.cn/cmgi.html
同時,物理所還與廣東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合作聯合培養博士后:
http://www.sslab.org.cn/jobsshow.php?id=234
三、基本條件
1.年齡在35歲以下(含35歲);
2.獲得博士學位,且獲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身體健康;
3.能夠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不兼職掛職;
4.經錄用后人事關系必須轉入物理研究所;
5.具有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的科研精神,能夠積極主動開展研究工作,學術作風端正、嚴謹。
6.申請人如果承擔過重要研究項目,或在項目研究中發揮比較重要作用,或其研究成果有一定影響力,則予以優先考慮。
四、在站待遇
1.根據工作地點和博士后類別,年薪15萬-50萬;
2.為博士后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3.提供博士后公寓或者住房補貼;
4.支持申請中國博士后項目及科學基金(博新計劃、交流項目、特別資助、面上資助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
五、發展前景
在站期間學術成果優異者出站后可推薦留所工作,可同時申請中國科學院人才引進計劃,享受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同等待遇。
六、招聘程序
1.應聘者根據個人研究方向,參照所內博士后導師的研究課題,提前與合作導師聯系,確認合作意向。
2.與物理所人事處取得聯系,獲取博士后進站辦理流程。
3.個人提交進站評審材料,所內組織專家進行通訊評審,每月通常會進行至少1次評審工作。
4.評審通過后會收到人事處郵件通知,請同時準備相關紙質材料提交至人事處,并在博管會網上辦公系統上提交申請。
5.博管會備案通過后完成進站手續,需前往物理所人事處辦理入所手續。
七、聯系方式
博士后相關政策咨詢
聯系部門:人事處
聯系郵箱:boshihou@iphy.ac.cn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三街8號